|          |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 |     +A     -A     |    
繁中
EN简中
空氣質素健康指數
20 March 2020 (Fri) 09:00:00
旺角
路邊監測站
空氣質素健康指數
20 March 2020 (Fri) 09:00:00
旺角
路邊監測站
分享        打印  

邵志堯博士成報專欄分享: SDG 10 減少不平等

很多人把消滅不平等和公平劃上等號,百多年前共產主義使是以消滅不平等,在蘇聯和中國做了實驗,証實了並不能帶給民眾美好生的烏托邦,反而降低了人的積極性,因為他無論如何辛勤地努力工作,也和身邊的人一樣得到劃一工資,「做又三十六,唔做又三十六」是當時勞動人民的順口溜。鄧小平同志在 1979 年做了偉大的決定,調整了國家政策,鼓勵多努多得和保護私有產權,四十幾年調動了中國人的積極性,中國才能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。

 

《自然人類行為》(Nature Human Behaviour)雜誌於今年4月發表了一篇題為《為甚麼人們更願意生活在不平等社會?》的論文。這篇由一個耶魯大學研究小组撰寫的論文認為,人類即便是兒童和嬰兒也願意生活在一個不平等的世界裏。這個說法聽起來和人們的直覺相悖,人類為甚麼會出現這種想法?研究揭示了箇中原因:如果人們處於一個所有人平均分配的無差異社會,那麼很多人就會對努力工作的人得不到應得報酬,而濫竽充數的懶漢則會不勞而獲這種現象感到憤怒和痛苦。

 

負面思想的人很喜歡花時間在不平等的問題上,筆者告訴大家現實就是不平等,與其花時間抱怨,不如花時間在發掘自己的優势,你的優勢也對人家的不平等,鬥慘是没有意義,我們應該爭取的是公平的機會,香港是一個世界機會最多的城市,向上流的機會最多,筆者眼見身邊很多人沒有背景也可以脱穎而出,躋身於上流,吃著酸葡萄的人乾喊他們獲幸運女神眷顧而不欣賞其能力,或只歸咎於不平等,只會令自己墮入失敗的旋渦。

 

澳洲人力克.胡哲(Nick Vujicic)是一個一出生便沒有四肢的人,他是絕對有資格向不平等提出控訴的人,童年時受盡欺凌,但他沒有自怨自艾,反而成為眾多身體健康的人的心靈雞湯,筆者也受他的啟發,學懂珍惜擁有的東西,而不是抱怨。

 

(原文刊載於《成報》專欄:周一名嘴工作室)

 

活動及新聞中心
隱私政策 |  免責聲明 |  網站地圖 |  無障礙網頁守則聲明

Copyright © Allied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sultants Group Limited.

Powered by Backroom Creative Limited.